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簡稱“音著協”)成立于1992年12月17日,是由國家版權局和中國音樂家協會共同發起成立的目前中國大陸唯一的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專門維護作曲者、作詞者和其他音樂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的非營利性機構(點擊了解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組織結構)。協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八條開展各項工作。
自成立至今,協會始終定位在服務廣大音樂著作權人、服務各類音樂使用者、服務國家之上。協會總部設在北京(點擊了解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領導管理層),依據協會的各項職能劃分,下設會員部、作品資料部、表演權許可業務部、復制權許可業務部、廣播權許可業務部、法律部、信息宣傳部、分配與技術部、財務與總務部,共9個職能部門,效力工作人員已逾70人,他們擁有法律、音樂、市場營銷、IT等多種不同專業背景,從而支撐起協會專業化、多層面、高水準、高效率、系統化的服務機制。
【會員部】對外服務廣大音樂著作權人,聯絡、吸收著作權人加入協會,是聯系音樂著作權人與音著協以及會員與音著協的橋梁和紐帶。
【作品資料部】負責管理會員的音樂作品及相關資料,發揮“信息數據庫”的重要作用。作品資料部工作的正常運轉確保了協會為音樂使用者發放許可服務、保障音樂著作權人及其音樂作品在海外獲得更廣泛的認可和保護。
【表演權、復制權、廣播權許可業務部】為廣大音樂作品使用者提供許可服務,協會提供服務的范圍非常廣泛,對音樂作品的機械復制, 如出版音像制品、制作電腦卡拉OK機等,舉辦現場演出活動,在餐廳、酒吧、賓館、歌廳、飛機客艙、 火車車廂等公共場所播放背景音樂,廣播電臺、電視臺演播音樂作品以及通過網絡使用音樂作品等使用行為, 均在協會提供許可發放的范圍之內。(進入音樂使用者服務專區)
【法務部】立足于為會員、廣大音樂著作權人及其他部門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法律服務,是會員強大的法律后盾和必備的法律保障力量。同時,法律部還肩負著對外宣傳、交流及學術研究的多重職能(進入法律服務專區)。
【分配與技術部】主要職能是確認會員及相關權利人的每一筆著作權收入準確無誤,并為協會提供所需的網絡、通訊等軟硬件技術支持。
【信息宣傳部】負責協會內外部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工作;制作協會內刊及宣傳材料;建設協會網站等信息發布平臺。
【財務與總務部】確保協會的正常財務運作,同時為協會的正常運作提供堅實的后勤保障。
根據發展需要,音著協在全國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委任了多名地方首席代表開展工作,作為協會臂膀的延伸。為更好地架構出全國范圍內專業化的服務系統,協會將陸續在全國更多地區設立地方首席代表。
在國際合作方面,協會于1994年5月加入了國際作者和作曲者協會聯合會(CISAC)。在CISAC的框架下,協會已與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同類組織簽訂了相互代表協議(點擊查看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海外簽約協會一覽表)。2007年6月,協會成為國際影畫樂曲復制權協理聯會(BIEM)成員。2012年10月,音著協加入國際復制權聯合會(IFRRO)。
2009年3月,協會被批準成為國際標準音樂作品編碼,即ISWC編碼中國大陸地區唯一代理機構。該編碼具有在世界范圍內、在所有音樂載體及傳播方式中識別每首音樂作品的唯一性的特征(了解更多)。協會會員名單和作品資料已分別匯入IPI(國際權利人數據信息系統)和ISWC(國際標準音樂編碼),從而將中國音樂著作權人的作品納入國際識別系統。一旦中國作品在海外被使用,其權益便可及時得到保護。